肉眼看不见的甲醛全凭嗅觉感知,大多数人仅仅知道它被日本的厚生劳动省设定室内浓度指标值为(100μg/ ㎥ (0.08ppm))以下。但是,没有深刻认识而无知地生活下去,致癌发病风险率就高了。对付甲醛,就如同对付病毒一样,事前的预防及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生涯(0〜70岁)每天暴露下所预计的癌症发病率的上限
上咽喉癌・・・0.011ppm 霍奇金淋巴瘤・・・0.017ppm 白血病・・・0.057ppm
0.08ppm:100μg(室温23℃下厚生劳动省规定的基准值)=100人中1人
0.04ppm:50μg=250人中1人
未满2岁的婴童的风险=10倍/未满16岁的青少年的风险=3倍
被日本的厚生劳动省作为室内空气污染综合症对策设定室内浓度指标值为(100μg/ ㎥ (0.08ppm))
建筑基准法中规定了释放甲醛的建筑材料的使用限制。
世界各国的专卖机构等都把甲醛定为致癌物质、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把它与砷、石棉、镉、六价铬、钚等列举为致癌风险一览组别1(对人体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
在国内,日本产业卫生学位把其归类为致癌性物质第2群A。尽管,作为致癌性物质的认识度非常高,但不可否认相应的解决对策还不足够。
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中很多东西含有甲醛。
汽车的内装材料释放甲醛,与引起室内空气污染综合症的甲醛等化学物质相同,造成人们身体不适、精神不佳的症状,被称为汽车疾病综合症。若在驾驶中发病,容易导致交通事故而需要特别注意。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将其列为「车内空气污染五大环境公害清单之一」,可见问题相当严重。
黏胶和可塑剂、树脂、塑料类、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残留化学物质、车内吸烟等都会释放甲醛。
其中,作为汽车内装材料而使用的酚醛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等的合成树脂,原材料与甲醛反应而被制造。可是,与原材料反应未完而残留在树脂内从而释放甲醛。
在JAMA(一般财团法人 日本自动车工业会)的网站上,有登载着汽车制造后甲醛经过时间的变化以及与温度的依存性报告。
参考此报告,可明白的是制造完后经过1年以上,现有浓度的40%的甲醛依然持续释放。而且,在温度依存性报告中,在室温达到35℃时,汽车内的甲醛将充满到现有浓度的200%。
车内的甲醛浓度一般随着时间而减低,但1年后依然维持着约为40%的释放量,其后依然长期持续释放。
车内的甲醛浓度随着车内温度的上升而上升,炎热天气下,停泊车辆的室内浓度为3~4倍。
甲醛的浓度随温度而变化,因此需要用公式CT=CT2x1.09(t-t2)来进行温度补偿计算。简单来说,室温每升高1℃就要乘以温度差系数1.09。
实际上我们在通过在冬季测量的公寓的甲醛浓度进行了验证。
上述数值虽然在基准值以下,因为测量当天的室温为17℃,室温若上升数值也随之变化。例如, 室温上升到25℃时,按照公式进行温度补偿计算为
※如上所述,虽然浓度只有大概指标值的一半,但随着温度升高到25℃,数值就变成接近于指标值了。如加上换气不足或者甲醛释放源增加等情况(例如新搬进的家具释放甲醛等),浓度就有可能超过指标值了。
数值下降到检测最下限。即便温度上升,浓度已经足够低,比基准值低很多。
※所使用的光明理化学社制造的检测管「甲醛检测管710」,标记检测下限为0.001ppm以下